close
什麼叫特里芬難題?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和金融博士楊棟合作的大著「世界金融史3000年」,可謂洋洋大著,現仍在台海兩岸的書店中銷售,作為一名讀者,我發現此書有些錯誤,及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該書P.348及P.256兩頁中都有「特里芬魔咒」(Triffin Dilemma)一詞,令人訝異。
Triffin Dilemma這一詞彙,從未見到譯成「特里芬魔咒」。
你可上網去查,大都譯為「特里芬難題」或者「特里芬困境」。
Dilemma這個字,意為困境、窘境、進退兩難,並無「魔咒」含意。
什麼叫「特里芬難題」或「特里芬困境」呢?
二戰之後,受到戰火的摧殘,多數國家都需要向美國購買物資,但全球缺乏美元,而美元供應不夠,形成國際清算貨幣不足。
後來各國經濟漸次復興,美國連年入超,各國美元儲備增加,又形成美元過剩。
美國大量印製美元的結果,形成美元貶值,及對美元的信任問題。
1970年代大家擔心美元無法兌換黃金,一度造成美元危機。
美元的供應「過猶不及」,是謂「特里芬難題」或「特里芬困境」。
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其大著《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提出此一課題,國際經濟學界稱為「特里芬難題」。
將Triffin Dilemma一詞誇大成「特里芬魔咒」並非明智。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