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3日上午,中國政府徵用南方航空公司及海南航空公司2架民航客機,先後從海口美蘭國際機場起飛,經過近2個小時的飛行,分別於上午10時29分、10時28分分別降落在美濟礁新建的機場和渚碧礁新建的機場,並於當日下午返回海口,試飛成功。(新華社)
2015年6月起,原來看不見陸地的美濟礁,已經成為南沙群島的第一大島。面積擴建到5.66平方公里;比原第一大島太平島大11倍。渚碧島成為第二大島,面積約4.3平方公里。永暑島成為第三大島,面積約2.8平方公里。
2016年5月衛星圖像, 美濟礁已成為南沙群島中的第一大島
美濟島的吹沙填海工程啟動於2013年,6至8個礁盤同時作業,2014年下半年速度加快。
美濟島吹沙填海施工現場
2015年6月8日,衛星圖顯示美濟島面積已達5平方公里,而南薰礁、東門礁、華陽礁填海作業也同時進行。
2015年4月及同年6月和9月的衛星圖像比較,美濟礁吹沙填海造陸神速
2015年9月,美濟島籌建機場跑道,2016年5月,僅僅8個月,跑道便已大體完成。見下圖
2015年美濟島潟湖裡船隻雲集加速施工
2015年5月多艘挖泥船同時抽沙的施工場面
2016年6月8日,台北聯合新聞報導,美濟礁的燈塔已經落成,塔高60多米,是南沙諸多島礁上最高的建築。這座大型多功能燈塔,裝配大型旋轉燈器,燈塔夜間發白光,燈光射程20多海里。
2016 年6月18日,(鳳凰軍事 談兵論戰)中國海軍“井岡山”號兩艘船塢登陸艦現身美濟礁,引發熱議。「井崗山」號是中國海軍噸位最大的現役作戰艦艇之一,該艦亮相美濟礁,顯示強勢保衛島礁填海造陸工程,避免他國騷擾。
按「井崗山」號排2萬噸,2010年11月下水,航速22節,續航距離6000浬,可承載4艘氣墊登陸艇,3~4架直升機,火力不弱。與「崑崙山」、「長白山」號同級,都是最大的戰鬥航隻。
2016年2月8日;舊曆年除夕,南沙美濟島的建設者和守島官兵一起参加春節同樂會,參加者1千餘人,場地寬闊廣大,今非昔比。
上下兩圖:2016年春節美濟島上的官兵和建島者同樂
美濟島養殖漁業
美濟島的潟湖不同於南沙其他各島礁,它的潟湖面積廣達36平方公里,湖內水深20米~30米。西南部有兩個礁門,南門西水道有37米寬,長275米,水深18米以上,經過航道疏浚大型船隻可直接進入潟湖,是南沙罕見的天然大型避風良港,具備建成南沙大型漁業—水產基地的良好條件。
早在1994年底,中國就在美濟礁建設漁港,之後在美濟礁建成4座鋼筋混凝土結構3層建築的礁堡,有效控制了美濟礁,漁政船警隊長期駐紮。
上下兩圖: 美濟島潟湖中的養魚箱網
1999年,南海漁政局、南海水產研究所和海南省漁業公司合作在美濟礁礁湖試驗養殖高檔魚類,2000年因資金問題被迫停頓。2007年7月4日,9條民船及85人組成的船隊抵達美濟島。投放紅魚、長魚、七星魚、東興斑、軍曹魚等名貴魚種30萬尾魚苗。
該年11月,16級的熱帶風暴「海貝思」襲擊美濟礁,7名漁工和和漁船上的5名漁民落海。9人失蹤遇難。美濟礁漁業養殖全軍覆沒。這批漁民由當時73歲的林載亮教授領導。林載亮認為美濟礁有南沙最大、最完整的潟湖,一年中的溫差僅2攝氏度,由於遠隔大陸,鹽度幾乎不變,穩定在33度。他說:「這樣一個完整的珊瑚礁,是發展海洋養殖的絕佳場所。」
美濟島出產的「愛國魚」
2008年10月,林載亮率領6條漁船,和36工人抵達美濟島,在潟湖內建起了能抗擊9級風力的圓形網箱。養殖軍曹魚、老虎斑和龍膽魚等經濟價值較高的魚類,常年有十幾人在此工作。養殖的魚類比海南島近岸的養殖生長速度快30%左右。2010年11月,第一批4000多尾石斑魚成功從美濟礁運回海南島三亞,一銷而空。
美濟島於2012年12月5日成立美濟村,漁民常年居住中國漁民53人,從事遠洋漁業捕撈和網箱養殖。
美濟島建設構想圖
「海洋之心」美濟島
美濟礁位於南沙群島的中東部,是一個蘋果形的珊瑚環礁,東西約9公里,南北約6公里,總面積約46平方公里。退潮時四周礁石露出水面1.83公尺。礁盤以外1公里處,水深千公尺以上。
從1998年下半年到1999年初,在海軍護衛艦的保護下,美濟島修建了4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3層建築,使該島成為南沙島的前哨。2艘江湖”級護衛艦不時在附近巡弋。
美濟礁的特點和南沙200多個島礁不同,例如太平島、中業島等,都沒有環礁,而有環礁的島,環礁也不發育,或者發育畸形;不是潟湖裡的水太淺,就是潟湖太小,或者沒有出口,或者有出口但很淺。美濟礁非常獨特,它的潟湖面積比較大,有三道門(出口)。其中一道門(西南門)既寬又深,可以通過重噸位船艦。
美濟礁盤及早期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