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諸島的美麗與哀愁(2) 季子 編輯整理    

  東沙群島(Pratas Islands) 絕世之美

 

 20070710_001東沙島.jpg

 

圖:衛星空照下的東沙環礁,美如透明的藍色鑽石環。 

            看過南海諸島,方知天地之美。 

    東沙群島環礁形狀之完美,色彩之眩目,舉世無雙。這個小島真正值得我們關愛。

          東沙群島位在南中國海的東面,不止一次飛過它的上空,到歐洲、非洲旅遊,但從不知道在太空衛星攝影下如此美麗!

東沙群島位於北緯2035~47分,東經116.4~55分之間,長約150公里,寬約30公里。東北距高雄240海浬、澎湖230海浬,西距香港170海浬,南距南沙太平島640海浬、馬尼拉420海浬。

東沙群島包括3個珊瑚環礁,由北向南,依次為北衛灘環礁、南衛灘環礁、及東沙環礁。 

  越南越來越囂張,業已佔據南沙群島許多島與,最近又和我國爭議太平島主權。基於熱愛海洋、島嶼與國土,季子布落格特別推出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多篇,這將是南海諸島最有系統與最完整的報導。其中許多照片十分珍貴,但非並本人攝製,謹此聲明。  

         東沙環礁是滿月形的圓形大環礁,古稱「月牙島」,直徑約25公里,面積500平方公里。礁台長約46公里,礁環寬度2~4公里,全由珊瑚礁構成。

海水落潮時,周圍礁台可浮現水面。環礁底部坐落在大陸斜坡水深約300~400公尺的東沙台階上,包含有礁台、潟湖、沙洲、淺灘、水道及島嶼等特殊地形。據推測,東沙環礁的形成需要千萬年的時間,屬世界級的地景景觀。 

東沙環礁上唯一的島嶼是東沙島,位在環礁的西邊。島的南北兩側有北衛灘和南衛灘,退潮時大部分露出海面。南北各有一礁門,稱為南水道與北水道。兩條水道均可內通島內潟湖。南水道既廣且深,阻礙少,吃水十五呎的船,可以通航。南水道的北側,有白色砂嘴,海濤破浪甚猛。北水道在東沙島之北方2.3浬處,水深1.25~2尋。

 

 東沙環礁美美pratas.jpg  

20073月的《地質論評》雜誌刊載學者論文稱,東沙群島曾是炎熱乾旱的大陸。

一家石油公司在東沙群島附近海底探井,取得了大量古生物學和岩石學有關的材料,研究發現,東沙地區曾經陸沉,但在距今7000萬年時,該地抬升,地表露出海平面,      形成陸地,後經過地質演變,陸地再度下沉,成為海洋。因此可以說,東沙海域是塊沉下去的大陸。

 

東沙島世外桃源 

 

東沙島位於東沙環礁的西邊,為東沙群島中唯一常年露出海面的島嶼,東西長2800公尺,寬865公尺,陸域總面積174公頃(1.74平方公里),島一週約8公里。全島地勢低平,覆有貝殼砂,最高處海拔只有7.8公尺,島的西部沙脊環抱一個潟湖,面積約0.64平方公里,退潮時水深不及1公尺。

東沙島地下水源充裕,地下水位高,離地深約1.52.0米處即可獲得水源,惟水質略鹹,不宜飲用。島中心附近則水味較淡,島上水源可供灌溉及洗滌之用。

目前飲用水則靠天雨儲水池(十餘大型、小型儲水槽)及水庫,後來有了海水變淡廠。

 

 東沙島12.jpg    

 

圖:東沙島空照圖(中間是潟湖;右面是入口。甘方白色長條是機場跑道)

東沙群島位於南海航道上,東控巴士海峽,西扼海南港澳船艦之進出,可謂為台灣海峽南方的守護神。 

海域天然資源豐富,自古以來漁船與商船絡繹不絕,但海域附近多灘洲暗礁,夏季多有颱風,航海事故迭有傳聞。據統計,從古至今在東沙環礁附近海域擱淺或沉沒的船舶數達28艘,因此合理地推測東沙環礁海域水下文化資產豐富,極具國際海洋考古的潛力。 

東沙海岸之美  

 

東沙島海岸的沙灘是珊瑚沙和貝殼沙,沙質細柔,顏色悅目,退潮時,沙岸綿長,而海水清澈透明,遠處白雲藍天,真是仙境!

 

 東沙海岸1aa.jpg

東沙潟湖美景.jpg 

上2圖;東沙島海岸及細柔的沙灘。

東沙潟湖之美 

 

  東沙島潟湖位在島西,面積約0.64平方公里,深度16公尺以內,退潮時深不及1公尺,出口處的寬度僅20公尺左右。湖底多為淤泥及有機殘屑所覆蓋,但水急之處仍為砂礫石所組成之底質。

由於潟湖的開口不大,因而水流量很小,造成湖底的有機碎屑長期累積。整體而言,此潟湖類似於沿岸的沼澤生態系統,不同於一般珊瑚島潟湖的水質清澈、珊瑚繁生的生態系統。

因為底部的有機碎屑豐富,當湖水往外流到附近的海域後,便形成攝食誘因,吸引著鯊魚等類依嗅覺獵食者來到潟湖的附近,同時加上龍占及笛鯛等掠食性魚類,造成在潟湖中生存的小型生物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生存條件,如硬殼,因此蟹類便可在此一環境中成為優勢種類。

    東沙潟湖11aa.jpg

   上圖:東沙潟湖景色

         東沙潟湖出口.jpg

圖:東沙潟湖的出口  

 東沙島近照.jpg

圖:東沙潟湖內波平如鏡。 

東沙潟湖內風平浪靜,若干地方水下長滿青苔,另有一番景緻。 

東沙國家公園 

 

東沙國家公園(Dong-sha Atoll National Park)成立於20071月,陸面積雖不大,但加上環礁外圍12浬海域,海陸域總面積便多達353,668多公頃。相當臺灣島的十分之一,比現有的6座國家公園加總面積還大。若環礁周圍延伸至22.2公里,總面積則達3,536平方公里。 

 東沙海邊人人.jpg  

圖:生態調查隊在東沙潟湖岸邊

東沙國家公園涵蓋了島嶼、海岸林、潟湖、潮間帶、珊瑚礁、海藻床及大洋等不同的生態系統,有別於臺灣沿岸珊瑚礁生態系。

東沙基準點:東沙基準點位於東沙指揮部的右前方,於民國801225日由聯勤總部測量署測定。基準點四面皆有文字,正面為「東沙基準點」,背面為經緯度及高度:「經度:1164342.5601秒;緯度:北緯20426.2415秒;高度2.4875」,除有利海陸地圖測繪及建設開發外,亦為主權之重要依據。

鳥類:東沙島孤懸外海,擁有潟湖、海域、和潮間帶等棲息環境,因此成為遷徙性鳥類過境的落腳處,島上也有少數留鳥及冬候鳥,鳥類記錄有130種,主要以鷸科、鷺科及鷗科為主。

植物及昆蟲:由於面積狹小、地形單調,植物、昆蟲及脊椎動物相對較為貧乏,原生植物有72種;銀合歡、風桐、椰樹、木瓜、桑、木麻黃、龍鬚菜等。昆蟲有125種。

 

 東沙基準點.jpg  

圖:東沙測量基準點。

 現有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則在當地設有東沙管理站,近年常有學者駐守復育生態。

不久東沙即可開放觀光,從台灣坐飛機一個小時就到。

 

東沙資源 

 

珊瑚:東沙環礁的珊瑚群聚屬於典型的熱帶海域珊瑚,以桌形和分枝形的軸孔珊瑚為主要造礁生物,主要分布在礁脊表面及溝槽兩側,目前紀錄的珊瑚種類有250種,其中14種為新紀錄種,包括藍珊瑚及數種八放珊瑚。

魚類:海域附近魚源豐富,有:水針、九孔、鮑魚、龍蝦、石斑、海膽、鯖、烏賊、玳瑁及稀有藥材海人草等,計有556種,其中有許多在臺灣海域未有的魚種,例如黃棕美蝦虎魚、鸚哥鯊、史式海龍、稀棘魚尉等。

東沙環礁海域內孕育無數五顏六色的無脊椎動物,目前紀錄到軟體動物175種, 棘皮動物28種,甲殼動物33種。

200661日中央社報導,中國科學家最近在南海東沙群島西南部海域新發現了潛在的可燃冰發育區,有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可燃冰開採的首選區,可燃冰可替代石油。

新華網說,可燃冰是天然氣水合物的俗稱,是近二十年來在海洋和凍土帶發現的新型潔淨能源,可以作為傳統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據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機碳的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的兩倍。

 東沙漁民服務站.jpg  

圖:東沙漁民服務處

設有機場、小艇碼頭、氣象觀測站、東光醫院、東沙圖書館、漁民服務站、衛星追蹤站。

 

東沙防衛 

 

東沙距高雄240海浬(444公里)、澎湖230海浬,在現代戰機巡迴半徑之內。東沙週圍海域水深300~400公尺,可供戰艦巡航。

東沙群島距菲律賓及越南較遠,多年來尚無領土爭議。

越戰時,我空軍工程聯隊在東沙島修建了永久機場,跑道13001997年加長至2000,可以起降C-130及戰鬥機,號稱南海“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中華民國空軍派駐一班隊固守機場、海軍有一氣象班留守觀測及海岸巡防署東沙巡防指揮部兩個中隊駐守,駐守人員總數約有兩百名。

東沙島海岸為深度1~2米左右的淺礁,大型船隻必須停靠外海,再以小船接駁上岸。島上有海巡署巡防艇碼頭,可停靠海巡署320噸級海岸巡邏艇,但目前海巡署僅編制310噸級海岸巡邏艇和3M8快艇的巡防能力明顯不足,已規劃未來將有9艘各式艦艇在東沙海域巡航。 

201252日《聯合晚報》報導,國防部副部長楊念祖上午列席台立法會議,表示,為能有效馳援東沙、南沙地區,已完成空中快反及海上馳援作戰計畫,並納入東沙、太平島應援作戰計畫。兩島如遇突發狀況,以循外事斡旋及國際法律組織協助處理為主要原則,依當局決策遂行“衛疆作戰計畫”捍衛東沙、南沙主權。

海軍敦睦遠航訓練支隊今年納編武昌艦及成功艦擔任護訓任務艦,其間,巡弋最近傳出被越南艦艇騷擾的太平島海域,並派官兵代表登島慰問駐守人員(軍聞社圖)

 

東沙飛行空照.jpg

 

 

東沙飛行空照3.jpg

 

東沙機場1.jpg

 

上3圖:C_130運輸機起降東沙島 (動畫模擬?)

 

東沙歷史 摘要 

 

晉朝距今1000多年前,『廣州記』書中提到,廣東東莞縣南方,有「珊瑚洲」,去海中捕魚,得珊瑚,學術上猜測可能即為東沙群島。

明朝,中國人即開發和經營東沙群島。15世紀鄭和下西洋航海圖中的石星石塘就是東沙群島。

清雍正11(西元1734)東沙列入我國版圖,見載於當時陳倫炯海國見聞錄附圖。

西元1813年,英國海軍船長羅斯,奉派調查東沙島,發現港口及中國廟。

清同治5年(西元1866年)英人Pratas航海遇風浪,避難此島,發現海圖沒有此島名稱,因此以Pratas命名。 

清同治年間,廣東、海南兩地的漁民大量前往東沙島海域捕魚、採藻及捕捉海龜,並於東沙島搭建木製工廠,加工醃曬魚肉及海藻等。但始終為無人長期居住,僅供船家捕漁休憩之用。

甲午戰爭後,清光緒33年(西元1906年)日本商人西澤吉次糾眾強插旗,佔東沙島,改名「西澤島」,攫取東沙資源,大肆開採島上磷礦。修築碼頭、鐵軌,開採磷酸礦物、海人草、魚介貝類及海龜等水產資源,興建木造房屋20餘座,海水淡化廠一間和水池供蓄及養龜,設電話線及吸水管路等設備。此事清廷未知,隔年因英國欲在島上建置燈塔,發生歸屬問題,才迫使清廷正視,

1907年(光緒34年),派遣水師提督李準,巡視查勘西沙和東沙兩群島,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廣東省惠州府管轄。

1909年向日本駐廣州總領事館交涉,最後清廷提出「中國江海險要圖」一書等相關典籍,證實東沙確為中國領土,由清廷以16萬銀元償還日商西澤開發之費用,扣抵3萬元作為補償漁民損失,實付13萬元,並簽訂條款後於同年10月派員接收,正式收回東沙島。1119日,廣東省府蔡康,在東沙島舉行立碑、升旗儀式,重申主權。同年,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曾巡海至此。 

民國10年,海軍派兵戍守。

  

14(1925)中國政府令海軍少將許繼祥呈准由海軍部海岸巡防處江寶容中校,率兵登陸東沙島,驅離日本浪人,收復東沙。在東沙島籌建觀象台,海關設立燈塔,海軍駐守,直至抗戰軍興,始為日軍侵佔。 

民國15年成立氣象臺。

民國26年七七事變爆發,日軍封鎖中國沿海,企圖截斷中國外援。93日,日本輕巡洋艦“夕張”號及二等驅逐艦“朝顏”號駛近東沙,發炮轟擊,掩護100餘名日軍從3艘登陸艇登陸。中國海軍守備隊固守陣力戰,兵力懸殊、火力單薄,接戰後傷亡累累,東沙陷入日手!日軍將東沙島闢為南侵基地,建小型軍用機場、軍用罐頭廠及其它軍事設施,並將島上磷礦掘取一空,運回日本製造炸藥及肥料。

抗戰勝利後,民國35626日,國民政府陸軍部隊涉水登島接收,東沙回歸中國。81日交廣東省管轄。同年912日,派中程軍艦運載陸軍64159旅步兵一排,進駐東沙群島,重新豎立國碑重建氣象臺、通訊站等。

民國37 關帝爺乘獨木舟而來,當地駐軍欣喜供奉,並重建東沙大王廟。 

3866日奉總統公布海南特區行政長官公署組織條例定,隸屬海南特區。 

民國53 成立海軍東沙守備區指揮部。 

民國71 行政院委託高雄市政府代管東沙島。

民國78630日內政部部長許水德在東沙群島豎之國碑島國碑「南海屏障」。

民國8012月聯勤總部測量署測定,建立「東沙基準點」。基準點確定東沙:經度:1164342.5601秒;緯度:北緯20426.2415秒;高度2.4875」。

民國86年東沙機場跑道由1300加長至2000米,可以起降C-130及戰鬥機。

民國885 高雄市長謝長廷在漁民服務處掛上門牌,東沙島正式隸屬高雄市旗津區,東沙島首度有平民設籍。

民國8811月,海岸巡防署接防東沙。

民國961月,成立東沙國家公園。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東沙群島 潟湖
    全站熱搜

    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