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001c.png  

看到一個新生命真好,那像春天的花朵,尤其是這個新生命是自己的孫子,而自己又已年暮。在孫子臉上看到了兒子的痕跡,兒子的形貌又出於自己的遺傳,真讓人覺得一條生命之流,自遠奔流而來,又向遠奔流而去,我們怎麼能不讚美生命,為生命喜悅呢!

基督教的永生事在身後,無人得見。古印度教說,兒孫和自己一脈相傳,就是自己的永生。事實上我們看到兒孫欣欣成長,內心的感覺也和永生頗為相近,尤其孫子出生後這種感覺特別不同。

為什麼有了孫子的感覺特別不同呢?因為自從兒女出生後,家中多年沒有新生命降臨了,孫子降臨自然令人格外喜悅。再說兒子出生時,自己還年輕,全心注意的是生計而不是生命。那時生活是副重擔,兒女正是這副重擔的核心,兒女相繼來到,喜憂參半。至於生命的延續問題想都未想。

孫子出生時,情況大不相同了,生活的重心不再是生計,人生的焦點不是生活,而是生命,養育孫子的重擔也在兒子肩上,做爺爺的那得不樂?

含飴弄孫是中國人晚年最美的一幅生活圖畫。爺爺把著孫子的小手,孫子摸著爺爺的鬍鬚,任孫子童言稚語,任孫子撒嬌耍賴。而管教和叱責不是爺爺的事,所以祖孫比父子關係形遠實近。

孫子不懂得嫌惡爺爺的醜老,爺爺臉上的深紋和縐折,在孫子眼裡可能是慈祥的圖畫。爺爺手腳的顫抖,孫子可能當作是爺爺優美瀟灑的舞蹈。爺爺模糊不清的記憶,孫子可能認為是爺爺含蓄無爭的老莊哲學。

孫子是爺爺的另一個希望,如果兒子不好,我們把希望寄託在孫子身上。如果兒子很好,孫子豈不更好?爺爺和孫子既是一種人生的希望,又是一種生命的和諧。

帶著孫子走進鋪滿春天的公園,青草地上有孩子身影的飛舞,陽光裡是一片片的歡愉,孩子們帶著狗兒,抱著皮球,玩耍在著草地上。是誰家的小傢伙,跑得那樣笨拙?又是誰家的孩子們正在玩著拔河遊戲,一邊為勝利歡呼時,另一邊發出敗北的失望和委屈。

母親牽著孩子的小手,從滑梯上凌風而下,神彩飛揚在鞦韆架上,小女孩的長髮、裙裾、和笑靨飛舞起來……,春天的公園裡,風兒那樣溫柔,樹葉特別碧綠,白花、紅花、紫花兒鋪滿大地,生命的風鈴兒在那裡響起。

(民國八三年八月七日以「樹綠花紅」為題刊於聯合報副刊。轉載:八四年五月「錢櫃」轉載。八四年六月「講義」以該期第一頁轉載。八四年八月號「保德信」雜誌轉載。)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人生 生命 風鈴 人生哲學
    全站熱搜

    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