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懷舊之旅()故鄉風情畫

 

重回故鄉

 

自從開放大陸探親,我先後回鄉4次,第一次在19886月,我單槍匹馬先搭機到了西安,轉去銅川看望二姐,然後乘隴海線火車再去碭山縣唐寨,去看望大姐,之後去劉屯看大哥厚芝,回程徐州時再去探望銅山縣何橋鎮的三姐,之後遊歷了南京。

第二次回鄉時在19906月,與二哥體章同行;他要探望一別42年的二嫂桂霞,並同遊徐州、北京、桂林。

第三次回鄉在20014月,主要是陪二哥參加侄孫劉昇杰的婚禮,因為昇杰的爸爸劉傳典在名義上過嗣給了二嫂桂霞。此行並捐獻了劉氏獎學金美金2600元。

 第四次是20106月。這次是我與第二代傳宇、傳宏一起回老家華山鎮劉屯,我並不預期他們對老家有何迴響,想不到他們都很高興回到劉屯,看到父親生長及祖先居住的地方,對他們說,算是一次尋根之旅。

 回鄉的第一件事是到墓前拜祭祖父母、父母及大哥厚芝、二嫂桂霞。當時春雨綿綿,鄉下泥濘載道,到墓地須走過田野,更是一步一陷,好不容易走到墳前,在泥地上燒了金紙、香燭奠祭。

第二件事是把親朋故舊請來,擺了七、八桌鄉下水酒,請大家吃了一頓,藉以敘舊。第三件事是去碭山縣唐寨去探望年邁的大姐;她已高壽94歲,不良於行。

 

華山鎮

 

豐縣現屬徐州市管轄,位處江蘇省的最西北角,與山東省的魚台縣、單(讀音:善)縣、安徽的碭山縣接壤。有一條徐豐公路從徐州經此到山東魚台縣,往年打仗時經常過兵,當年我就讀的華山小學常被軍隊佔住。

豐縣與華山之間有一條河,名為大沙河,是清朝時黃河決口沖刷出來的一條河,平時水很少,可以涉水過河。現在分段築了水壩,攔水成湖,養殖魚蝦,又建了亭台,種上花木,成為景點。

 

豐縣b.bmp  

 圖:豐縣、華山位置圖

  

華山鎮有兩座小山,名曰華山及龜山(前者俗稱大華山,後者俗稱小華山)。華山高約百來公尺,上有古松怪石,山頂有一個小城堡,駐過日軍及地方部隊。華山之陽的山腳下有一個大院子,幾處灰瓦的房子,那便是早年的華山高等小學(五六年級),我在那裡畢業。

這次再來華山鎮,華山早被人開山採石,前山挖入地下,成了池塘。再也找不到當年的山景和街景。滿街都是新建的房子,像個塗脂抹粉的鄉下姑娘,失去了親切感(當然,我們也不能寄望大家一直居住老屋,那對鄉人是不公平的)

 

華山鎮風情畫(紀事詩)   季子

 

暮春時節,

東風把百里平疇變為一片綠海,

華山成為綠海中的島嶼。

小鎮上騾車來往,

幾許古樸風標。

 

一條大路穿鎮而過,

兩旁是雜貨鋪、小酒坊、小飯館,

幾家客棧都有好大的院子;

騾車隊吆喝著進棧住宿打尖。

從太平到動亂的年月裡:

花轎 從路上抬過,

兵車 從路上輾過,

死神 從路上踩過,

白的、藍的、紅的旗幟輪番飄過。

 

西門外的早集人聲吵雜,

糧食、肉魚、果蔬在此交易。

豆麥粥、棗年糕、水煎包,

香氣啊!可以噴到大沙河。

鄉人滿意小鎮的種種,

就怕無端燒來的戰火。

 

鄉野神話裡,

大華山每年生一個金元寶;

小華山底下藏著金磨。

只因愚人貪婪心急,

金山從此成為荒山,

金磨成為抹不去的驚嘆號。

 

走出荒村

華山鎮是我的第一站;

山前是我的學校,

山腳有古松盤石,

松下讀過多少書頁。

我的夢想在這裡萌芽,

我的人生從這裡出發,

飛呀!飛,

展翼海角天涯。

註:此是1950年代華山鎮的風情畫。1988年重來,華山前部已被挖成大坑,此後越挖越深,華山鎮也已物是人非。

 

劉屯

 

我的老家劉屯,在華山鎮的東北方,9華里,村上99%的人都是劉家。我家老屋是一個獨立的院落,位在村西頭,一塊10來畝的三角形土地上,三面環路,一面是池塘。水岸及路上都種植著楊柳;尤其西南角上一株柳樹有三層樓高大,秋天時我曾在清涼的西風裡掃除落葉,供作我大綿羊的草料。現在回想,那是詩一般的鄉村生活。

 

image001.png 

 

圖:祖父劉華峰的墓碑,綠地是麥田,後方不遠處是劉屯。(這墓碑在文革時被人架在水溝上當橋樑,才意外地保存下來。)

 

image001.png  

 

圖:2001年4月回鄉祭祖後,與劉屯幾位堂兄弟和後輩在田間合照。(中間個兒最高、穿著牛仔褲的是我)

 

還記得,老家的院子週圍有很多空地,種著黃豆、棉花、南瓜、葡萄、豆角等,門前有一個圓形的打麥場和一處矮車屋(四輪的太平車;很大啊!可坐7~8個人)。夏夜,拿一張涼席鋪在打麥場上,仰望牽牛,細數銀河,聽姐姐講天庭的故事,何等美好!

現在這一切都已不見,田地莊園都共產了,親人凋零,再難尋回往日的情懷和記憶

下面是我的感傷:

 

失落的故鄉(紀事詩)  季子

 

那個窮苦的小村莊,

現已沒有柳綠桃紅,沒有黛瓦白牆。

沒有彎彎的小河,也沒有青青的山崗。

只有陌生的小白楊,圍繞著田畝,

農舍擁擠在一片平疇上。

一場浩劫抹去了詩情畫意,

失落了我的心馳神往。

我從千里外一再前來,

只因為它是我的故鄉。

 

那原是個不錯的小村莊,

我的美好記憶全遭凌遲;

不見了,我的故居和田園。

不見了,可愛的毛驢和牛羊。

不見了,秋水泛濫時抓魚的草漥。

不見了,夏夜納涼觀星的打麥場。

夏日濯纓濯足的池塘早已乾涸,

冰上陀螺遊戲,也成了夢中的神傷。

兒時的友朋業已半數凋零,

倖存的大半眼花耳聾、白髮蒼蒼。

我所以思念它,

只因為那裡有我長眠不起的爺娘。

2010.7.27.

 

image001.png  

 

圖:2001年回鄉,與晚輩合照;其中有寬寬、港港

 

豐縣美食

 

豐縣城是一個很有歷史的縣城,以前有城牆,護城河,不過這都不見了,僅有一個後建的鳳鳴塔在公園裡,進公園還要買門票。

 

image001.png

 

圖:豐縣的古跡-鳳鳴塔。二哥體章與外娚李振河;攝於1990年。

  

在進步的潮流下,城裡蓋了一些高樓,有了廣場、銀行、旅館、商店,城外新建了社區,已有點現代城市的模樣。除了從老鄉的語言和口音中可以尋回一些「故鄉」的感情外,這個城鎮給我的感覺和中國別處的城鎮並無不同。

 

豐縣街景 080.jpg  

 

圖:豐縣城以前有城牆,現在的街景已很摩登(2011年攝)

 

豐縣的美食小吃中有幾件讓人難忘:

 

豐縣燒餅3.jpg  

 

圖:豐縣的馬蹄燒餅,香!香!

馬蹄燒餅:到豐縣後,第二天早上和傳宇去西關找尋馬蹄燒餅。這種燒餅的口味很特別,麵中摻有薄碱及花椒粉。用上下兩隻鐵鍋合在一起作烤爐,下鍋盛以木碳火烤成,出爐時餅香遠飄。打燒餅的攤子西關有兩家,都是傳了幾代的絕活。一位年紀40多歲的師傅說,他從10幾歲就跟老爹學此手藝。

水煎包:家鄉的水煎包像一枚大餃子,師傅手拿麵皮,放進肉餡,單手一揑成型,兩面煎得焦黃,煞是好吃。清早到街上吃早點,看到一位女士一口氣吃了七、八個呢!

 

水煎包.jpg 

 

圖:豐縣的水煎包煎得兩面黃,個兒較小,格外好吃 。

 

水煎包3.jpg  

 

圖:豐縣城市場的水煎包好吃,就是衛生差一點!

 

豆麥粥:用黃豆、小麥31磨漿,燒煮而成,色如白玉,呈半流質狀,營養而且清爽可口。標準的吃法是豆麥粥配水煎包。這次在豐縣,看見老鄉們一手捧著大碗,不用湯匙,順著碗沿,一轉半個圓圈,喝得忽忽嚕嚕的響,讓我大開眼界。雖明知衛生差一些,我仍忍不住叫了一碗,配上水煎包吃了起來。

棗泥年糕:用粘質小米中的黍子(或稷子??;等同糯米),內包棗泥,輕壓成薄餅,放入油鍋炸得金黃、金黃的,既甜且香。這次到處找,終未能吃到,據說現在已經無人種植黍子,已沒有了原料;但為何不用糯米代替?不過退而求次,這次吃到了糖糕,味道也不錯。

 蜜三刀:很好吃的甜食,是徐州和豐縣的特產。說是蜜,實際是大麥芽做的飴糖,漿亮而不粘,味道香甜綿軟,芝麻香味濃厚的特色。回鄉未吃到,但在西安吃到了。

羊角蜜:新月形,內包蜂蜜,有人認為像羊角,因稱羊角蜜,小時最愛吃。

丸子湯:指綠豆丸子湯,鄉下美食;在台灣我也做過,尚可。

羊肉:大陸的羊肉好吃,這次在豐縣北關,吃到了羊肉,但無人指點,並不十分滿意。

驢肉:這已是記憶中的美食,現在無人養驢了,紅燒驢肉已成絕響。在河南洛陽吃到的驢肉太差。

這次回鄉遇到剛上市的水蜜桃,並吃到紅杏,因為杏的產季已近尾聲,香甜減色不少。也看見了花甜瓜,但怕鬧肚子,未敢亂吃。

 

豐縣杏99.jpg  

 

圖:這是梅杏,果粒較大,香甜度稍差 ;不如原種杏好吃。  (就像改良檬果不如土檬果)

 

紅桃 054.jpg 

 

圖:豐縣本來出產富士蘋果,一窩風的種植後,遭到淘汰,因而改種油桃等水果。

 

豐縣的水蜜桃.jpg  

 

圖:水蜜桃;新鮮,個兒小一點。 

 

老農與瓜 019.jpg  

 

圖:一名老農和他出售的花甜瓜。

  

鵝蛋383.jpg

 

圖:農人出售的鵝蛋;圖片中看不出大小;像雞蛋。我老家也養過兩隻母鵝,一年生蛋不過十來枚,醃鹹後吃,蛋黃流油,美味!

 

南瓜花.jpg  

 

圖:農人把南瓜花在早市上當商品賣。

 

知了猴.jpg  

圖:你猜這是什麼?知了猴(豐縣人的發音是:姐了猴);蟬的幼蟲,又稱金蟬,鄉下人平時吃不到肉,油煎或油炸後當肉吃,據說營養很豐富呢!

  

 

arrow
arrow

    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