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曹操父子發行的五銖錢,大得像面團扇,你相信嗎?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和金融博士楊棟合作的大著「中國金融史3000年」P.177中說:

曹魏五銖錢最主要的特點是:徑二十三公分,穿十一公分,重三公克….」

請你量一量,直徑23公分大小是不是像一面團扇?

而且這面「團扇」的重量只有3公克。在古代,3公克的銅不知如何延展到像一面團扇大小?試問,這樣寫書是不是有愚弄讀者之嫌?

 

該書P.079說,漢初的「莢錢」,「莢」是一種豆科植物,與浮萍意思相近。」

這是個笑話,正如有人把稻苗看成成韮菜。

按,漢代的莢錢,稱為「榆莢錢」。

「榆莢」是榆樹的花朵,因為像一枚小銅錢,俗稱「榆錢」。春天開花時,可用麵粉蒸食。榆樹是高大的樹木,絕非「豆科植物」,中國北方到處都有。台灣也有,但未見開花。

再者,榆莢錢出於呂后(劉邦的皇后)當政時,並非該書所說出於韓信、英布、彭越等異姓王之手。

 

該書P.275說,隋煬帝時發行的「白錢以銅、鍚、鐵合金鑄成,是一種幣信極高的貨幣。在當時「鍚」可是一種比黃金還要貴重的金屬。」

錫比金貴!!真是曠古奇聞!不知作者根據的是什麼?既然錫比金貴,何不用金鑄幣?而用銅、錫、鐵合金?

古往今來,盡人皆知錫比銅賤,所以才用錫銅合金。

 

該書P.128說,「從武帝元狩五年到漢平帝即位,一百二十年間官府累計鑄造了兩百八十億枚五銖錢。」

這一數據來自漢書‧食貨志。

漢平帝即位之年恰是西元1年,距今已2000多年了,能有這個統計數字很不簡單。問題是它可靠嗎?

試想120年鑄造280億枚五銖錢,合算起來每年就要鑄造2億3333萬枚,即使全年365天無休,每天也要鑄造63萬9269枚(何況每年6-7月停鑄)。古時的銅錢用翻沙製模,手工澆鑄,一天能夠鑄製出如此大數目嗎?

推敲下去,這麼多銅錢需要多少銅?

按古制,24銖等於1兩,280億枚五銖錢等重2億8750萬斤,每年要用銅1822萬9166斤,漢朝有如此巨大的採礦、煉銅能力嗎?

從貨幣供給的觀點看,漢代那樣的農業經濟,需不需要麼多銅錢?西漢初期,一石粟不過30-80文銅錢(宋書卷六孝武紀),或者1文錢可買1.25-3升粟 。

1年鑄製2億3333萬枚,10年的累積便是23億3330萬枚。這麼多 錢不會「泛濫成災」嗎?

 

arrow
arrow

    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