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深度探討

雞首牛後之辯  季子

一位做過部長、大鋼廠董事長的老先生,有次舊話重提,批評台灣社會「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我對這位老先生一向尊敬,可是對他這樣說,卻很不為然。

所謂「雞首」,它的對稱應是「雞後」;「牛後」的對稱應是「牛首」。我們就用這4種身份來辯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之論吧!

老先生做過部長、董事長等職多年,自然是「牛首」級人物。自己做了半生「牛首」,批評年輕人想做「雞首」,正是俗話「飽漢不知餓漢饑」。

老先生經歷了什麼人生過程,才成為「牛首」呢?是從「牛後」,還是從「雞首」?假如從「牛後」一變而為「牛首」,別人沒有這種本領,豈非一生就要甘為「牛後」了?設如老先生年輕時也做過「雞首」,就不能批評別人「寧為雞首」了。

老先生未發達之前,如果從來沒有做過「牛後」,也沒有做過「雞首」,是怎麼做了「牛首」的?那除非得自祖蔭,或者發了橫財。不論那一種,他可是太幸運了。而別人沒有他那麼幸運,怎麼辦呢?

許多人所以不甘身為「牛後」,是因為他們辛苦工作,月薪微簿,常受「牛首」、「雞首」的鳥氣。如果老先生年輕做「牛後」時,沒有這種現象,那是他生來命好,而別人命歹。

有人說美國很多人都終生甘為「牛後」。那先要問美國怎樣對待「牛後」?公司付給他們什麼樣的薪資?退休後有什麼樣的保障?如果他覺得做「牛後」比做「雞首」還好,自然不要去當「雞首」。難道美國人會選擇,中國人連這一點選擇的能力都沒有嗎?

其次,「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句話事實上很值得推敲。第一,假如沒有很多人甘做「雞後」,便不可能有許多「雞首」?第二,假如沒有更多的人甘為「牛後」,那裡能有許多「牛首」呢?可見這個社會並不是大家都是「寧為雞首,不為牛後」。

再說,現代上班族是可憐的,表面看起來好過老一代的學徒,實際並不盡然。在老一代的中國,學徒出師之後,如果想自立門戶,往往可得到好心老闆的扶持,不像現在的商人,只管自己賺錢,那管別人自立門戶?

就說那些有制度的公司吧!總經理出缺了誰來做?董事長改選了誰來當?有幾家老闆肯讓給那些頂尖的「牛後」,而不留給自己的兒子、女婿和兄弟?(本文寫作時,此種現象十分普遍)如果這些答案都是否定的,你又怎能錯怪別人「寧為雞首,不為牛後」呢?

在台灣經濟起飛階段,多少「牛後」都成功的做了「雞首」。又有多少「雞首」進一步變成了「牛首」。活生生地的範例仍在,你怎能不讓他們「有為者亦若是」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雞首牛後
    全站熱搜

    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