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深度探討

剎那即永恆    季子

1960年代,史大林在蘇聯在共產世界勢如日中天,中共文化部長郭沫若肉麻的歌頌他是「永恆的太陽,親愛的鋼!」想不到沒隔幾年,史大林死去,繼之被人鞭屍。這就是一個政治人物「永恆」的典型。

永恆是不變不易,是永生不滅;就真理言是不變不易,在精神說是永生不滅。可是看看這個世界上,誰的人格典範能夠永生不滅?那種真理能夠不變不易?

雖然這是十分粗淺的認知,可是不知多少人死不悛改地追求永恆,被「永恆」愚弄的人車載斗量。

從人世的觀點說,太陽應該是永恆的事物了,但從天文學看,太陽的永恆大成疑問。名物理學家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1904~19681)指出,太陽其實不能永恆,它的生命約為100億年。

在太陽的晚年,夕陽無限好時,它會像其他星體一樣,加速熔合反應,加速燃燒,高熱使它的光度大增80倍,進一步再增強300倍,最後爆炸解體,趨於毀滅。

太陽為什麼會自取滅亡呢?美國天文學家漢斯貝特(Dr.Hans Bethe2)與德國天文學者魏沙曼,1938年發表太陽「碳循環」說,認為太陽在目前的光度下,每秒須燃燒450萬噸物質。燃燒這麼龐大的物質,就必須讓62,600百萬噸的氫,熔合為氦。

這個數量雖然十分龐大,但以太陽本身所有的資源,如此「節省」使用,太陽生命足可撐持389億年,才會油盡燈枯。但喬治·伽莫夫認為,太陽不會老是如此「惜物」,它有加速熔合趨勢,所以太陽的生命要縮短為100億年。

以人類的眼光看,100億年也可稱為「永恆」了,但就「永恆不滅」的意義來說,仍是美中不足吧!

毋怪白居易「長恨歌」說:「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盡期。」古代詩人的感傷與天文的科學推論竟然不謀而合。如果天長地久真的有時而盡,那世間還有什麼可以稱得上永恆呢!

既然沒有真正的永恆,哲學和文學家只好說:「剎那便是永恆」了。

 

1: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1904~19681)美籍俄裔物理學家、宇宙學家、科普作家。1934年移居美國, 1939年提出超新星的中微子理論,1942年提出紅巨星的殼模型。

1940年代,伽莫夫與他的兩個學生——拉爾夫·阿爾菲和羅伯特·赫爾曼,將相對論引入宇宙學,提出了熱大爆炸宇宙學模型。倡導宇宙起源於「大爆炸」理論聞名。1952年有科普文字「宇宙的誕生」問世。

2:漢斯貝特(Dr.Hans Albrecht Bethe1906~2005 )德國和美國的核子物理學家,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arrow
arrow

    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