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深度探討    

  人生之債  季子

基督教義「人生而有罪」,什麼罪?「原罪」。為何生而有罪?教外人難以理解。不過「生而有債」,或者說「原債」,倒有幾分真實。

何以人生而有債呢?此處所說「債」,當然不是金錢的債,而是廣義的債,包括父母的養育、社會的教育、國家的培育、親友的恩情等。

我們一生中,從嬰兒到成人,自幼稚園到博士,都享受著別人貢獻的勞力和智慧。別人對自己的貢獻,我們是否真心感激過?背負的債是否愧疚過?學成之日,拿到博士學位後,是否曾經趾高氣揚,自覺才華出眾?當我們進入社會後,想到的是奉獻、還是榨取?

個人怎麼回饋社會,還債呢?蕭伯納認為,一個人長大成人後,必須拼命努力工作,存下儲蓄,當作基金;一部分償還幼年的欠帳,一部分日後養老。他說,如果成年人在世所賺的錢,只能支付幼年的欠帳,無法儲蓄日後養老,他便是一位小人(Common Fellow)。如能超過這個標準,還帳之外,尚有建樹,造福世人,便是一位君子(Gentleman)。

蕭伯納所指的儲蓄或基金,或許並非只是字面意義,而包括了個人的創造、發明、研究、企業、事業等。因為這些並非個人獨有,後世子孫均可分享,在廣泛的意義上,可以視作還債。

美國故總統甘迺迪向美國公民說:「不要問國家給了你什麼?但問你給了國家什麼?」正是要求國民回報國家的名言。

中國向有報恩觀念,報恩就是還債行為,無足誇耀。從還債的觀點說,對國家盡忠,對父母盡孝,都是盡本份、盡義務,稀鬆平常之極,不足自豪,用不著讚美和歌頌。

可是事實不然,中外古今對盡忠盡孝的人都大肆表揚,無人反問是否過當?歷朝歷代所以表揚忠孝,正足以說明能夠盡忠盡孝的人稀有少見,只好拿來當作樣板,大力褒揚。

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因為大道已廢,到處可見投機奸詐,邪門左道,偶有仁義之士,自然十分可喜可貴。反過來說,如果大道不廢,人人賢達正直,人格完美,那裡還能顯出仁義的可貴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大道廢,有仁義 蕭伯納
    全站熱搜

    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