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山水之間.jpg  

   紅塵山水之間 季子

做官的人遇到丟官時,總說要去當陶淵明;這些人當官時,想當陶淵明的人恐怕絕無僅有。早幾年偶爾還聽當官的人說「身在紅塵,志在山水。」雖然可能是假話,現在丟官的人連假話也沒有了!

千載之上的陶淵明,替當官的人做過示範;他棄官歸去時,載欣載奔,大唱歸去來兮;那真是一個令人嚮往、令人讚美的畫面。但世間有幾個陶淵明呢?像唐代大詩人王維提到南山歸隱,就滿身不自在,他在「送別」詩中說:「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到南山做隱士,回歸自然,有什麼不好?林語堂描繪隱士的情境是:隱現於山上的白雲中,過著樵夫漁夫的生活,無憂無慮,簡單樸實,如青山之主,如綠水之王。想想看那是一個多麼讓人陶醉的境界!而王維(也可能是他的朋友)卻悵然若失,掩不住的失意。

如果真有這樣一個「南山」,讓我們歸隱,去做青山之主,綠水之王;我們樂不樂意呢?或許你覺得那很瀟灑,可是一想到歸隱南山,要拋下這五光十彩的紅塵,恐怕就很難「載欣載奔」了罷?

其實我們也毋須慚愧,林語堂早已替我們找到了下台階;他說,藏於山林的隱士,只是第二流的隱士。第一流的隱士,是「大隱於市」,正如「一個和尚雖然喝酒吃肉,交女人,但不腐蝕他的靈魂,才是得道的高僧。」

今天我們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是反璞歸真精神,並不需要大家做什麼隱士;揚棄矯揉造作、浮誇不實,回復本來面目。人的本來面目就像一塊璞玉,具質樸之美,就是老子所謂的「不雕之璞」。孟子主張人應不失赤子之心,保持赤子之心,就近乎質樸之美,雖然身在紅塵也可算反璞歸真了。

問題是我們久在紅塵,質樸之美和赤子之心是否早已喪失殆盡?以是老子認為「少私寡欲」才能反璞歸真。從好的一面說,寡欲可不被物質支配,心靈才能得解放,身心獲得到自由。可是「寡欲」必須克制七情六欲,心靈和肉體都要忍受很大的節欲之苦。有人認為這違反人性,一點都不自然。

莊子認為「無欲」才能返璞。林語堂有不同的先解:「喝酒吃肉、交女人,而不腐蝕他的靈魂。」這和莊子的無欲是否天高地下呢?看來的確如此,而實際並不盡然;因為莊子「無欲」的主旨是對任何東西不份外祈求,這是非常重要的認知,如果它自自然然的來了,難道還棄之不用嗎?所以莊子提出過「天放」一詞,什麼是「天放」呢?就是「順乎自然,放任無為。」

以莊子的「無欲」,解釋老子的「寡欲」;「寡欲」便另有境界了。既然「無欲」是順乎自然,「寡欲」為什麼不能順乎自然呢?至少可以說寡欲不排斥欲望,是不奢求的欲望。其實佛教也主張一切順乎自然,有位高僧說「睡覺的時候睡覺,吃飯的時候吃飯。」這就是自然。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山水紅塵 無欲 隐士
    全站熱搜

    季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